11月5日~7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以下简称“住博会”)和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城市建设博览会(以下简称“城博会”)于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办。住博会和城博会在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展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经验成就、推广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引导房屋质量和性能不断提升、促进我国建设领域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报记者对老旧小区改造、“中国明日之家2020”、装配式建筑、智慧停车等展区进行了现场探访。
话题1 老旧小区与智慧社区
住博会和城博会展示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其中老旧小区改造、智慧社区建设等众多成果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
老旧小区“好看”更“好住”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是实施城市修补的重要途径。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在做好美化小区生活环境这个“面子”的同时,不断加强基础设施“里子”建设,让小区颜值与内涵实现了质的飞跃。
老旧小区的“老与旧”,直接体现在小区的“面子”上。展会现场,某企业以长沙市某老旧小区为例,展示了该小区改造提升的整体方案。在改造之前,该小区内存在基础设施老化、杂物堆积、卫生状况差等“外伤”,不仅对小区环境产生影响,也严重侵占公共空间。
解决老旧小区的“外伤”,需要对症下药。面对小区内车辆管理混乱、交通拥堵问题,该企业通过拓宽小区道路,增加门禁等基础设施,梳理小区内交通流,方便机动车出入与管理。同时,修建雨水花园、下凹绿地等基础设施,有效解决了小区积水问题,为小区增添生机和活力。
建筑是小区的核心。美化建筑外立面,既可以为小区做“美容”,也可以通过优化窗台阳台及空调室外机位等,为居民增添舒适感。优化垃圾站点,及时清理转运垃圾,小区垃圾堆放点告别了昔日污水横流的窘境,让垃圾分类新时尚深入人心,为辖区居民营造了美好的人居环境。
科技,是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的“利器”。许多老旧小区因规划时间早、建筑内空间有限等制约,而没有安装电梯,对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出行造成极大不便。修建外挂式电梯,可以在不改变建筑内部结构的情况下解决居民“上下楼难”的问题。从最初的解决通风难,到进一步解决采光难,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在解决居民出行问题方面逐步优化,全面改善了居住质量。
疫情防控期间,“保持安全距离”和“无接触”的生活习惯被人们普遍接受,这也为电梯设计带来了新灵感。展会现场,某企业设计了一种“无接触式电梯按键”——只需要伸出手指在按键前“扫一扫”,便可以实现上下楼“隔空”操作。此外,电梯内安装了扫码和刷门禁卡的设备,便于对使用者进行身份识别,且电梯内的一键报警系统和实时摄像头也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修复了“面子”,也要兼顾“里子”。老旧小区改造,不仅仅在于完善基础设施,还要注重提高服务水平,展现优良小区文化和精神风貌。这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聚焦百姓的关心事、困难事。在专业工作团队的帮助下,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治理格局,留住乡愁,让温暖从“小家”流向“大家”。
智慧社区服务升级
在“智慧社区”展区,基于互联网技术,社区服务实现了高效管理和移动化作业。商品进入云服务平台,用手机APP便可以在线购物、定向团购等;社区三级“一站式”服务平台采用APP、微信、电话等多元化方式上报,统一网络接入,通过物业服务企业自身或引入第三方资源为居民提供一系列便民服务;基于物联网管控云服务平台,改变了传统服务模式,降低了物业服务成本,提升了业主生活体验。
在安全方面,社区巡检配备了移动智能终端设备,规范巡检行为,提升巡检质量,节约巡检成本;各类消防设施安装有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消防数据,实现消防管控智能化、自动化;安装集成人脸识别算法、视频分析和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技术的安防探头,在控制室中,社区内的任何“风吹草动”便可尽收眼底……
智慧社区需要一颗强大的“大脑”。社区地上地下三维实景测绘,促进设施物联网化、平台服务化、管理智慧化、数据可视化,构建基于BIM﹢GIS的信息汇聚和大数据挖掘、分析、预警机制组成的智慧社区AI大脑,为社区建设、规划、管理提供决策支撑。
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往往从沟通开始,社区内无论是反映诉求还是解决问题,都需要沟通交流。智慧社区提供的不仅是居民生活方式的变革,更多的在于利用科技等外在手段,让内在的沟通更顺畅,让居民的生活更美好,让社区的故事更动人。
话题2 共筑明日之家
4名施工人员,7天之内,便可完成60平方米样板房全装,客厅、卧室、厨房、浴室、餐厅5大功能区一应俱全、高效交付,这样的房子出现在住博会上的“中国明日之家2020”主题示范展现场。除此之外,展会现场还呈现了前沿的绿色装配式建筑集成技术和成果。
标准化“闪拼”
非标准化作业一直是装修行业存在的一大痛点。在传统的湿法装修中,每一个装修现场好似一个小型的生产作坊,产品品质的高低取决于每道工序中施工人员的手艺。整个装修过程中工序繁多,还要受天气环境因素影响,装修品质难以把控。在展会现场,内装工业化集成技术、装配化装修、整体卫浴系统、墙地面系统等多种技术体系助力解决传统装修难题,成为展会现场的一大亮点。
在展会现场,某装饰企业推出了装配式内装部品整体解决方案,以整体浴室、集成厨房、浇注部品、全屋定制四大板块为核心,凝聚部品化设计、预制化生产、干法施工、信息化管理等内装工业化的优势,结合科技、环保、自然的理念,为居民提供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美好生活空间,提高居住品质。“在这个方案中,仅需4个小时、8个步骤,即可完成一套整体浴室的安装,整个装修过程好似‘拼乐高’。”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自豪地说道。
传统家装过程中,容易产生瓷砖石材污染、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下水道返臭、施工周期长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很多业主在装修过程中的“心病”。相比较而言,定制化、标准化、模块化的装配式内装,“整体厨房”“整体卫浴”等装修方案,现场组合安装效率高、干法施工不受天气影响、模块可拆卸更换、降低二次装修的改造成本。
“在装修中,建筑垃圾是最困扰我和家人的问题,而展会展出的装配式内装,装修中的建筑垃圾大大减少了,几名施工人员在短时间内可完成厨房和卫生间的装修,既节省了人力成本,又绿色环保。”参观市民王先生激动地表示。
绿色装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住宅的需求从“住得上”逐渐转向“住得好”,居住要求越来越高,绿色与环保成为行业内普遍关注的热点。
刚柔并济的航空树脂SMC材料,常被用为钢铁替代品,既有钢铁的高强度,又兼具钢铁所缺的柔性、轻质和温润触感。“SMC材料是卫生、无毒、无异味的环保绿色材料,甚至可用作餐具。”某装饰企业工作人员介绍说,传统卫生间中多使用瓷砖石材,若不恰当使用极易导致放射性超标,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在展会现场,多家装饰企业将SMC材料运用到整体厨房、整体卫浴中,且无须防水处理也可以杜绝跑漏水。
“这是我们的‘全定制装配式整体卫生间’,其发明的灵感源自航空航天技术,所以第三代整体卫生间又被称为‘太空舱整体卫生间’。”据某装饰企业工作人员介绍,通过铝芯蜂窝聚氨酯复合玻璃纤维,在模具热压条件下复合瓷砖、人造石等材料,制成了装配式整体卫生间、整体厨房的底盘、墙体等。工作人员还向观众展示了场馆内仅用4个小时搭建完成的整体厨房,从水槽、橱柜到咖啡机、微波炉,各类厨房设施一应俱全,“不用担心甲醛问题,安装好了就能用。”
适老化设计
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关爱2亿多老年人口特别是40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幸福,是全社会牵挂的事情。
在展会现场,不少企业推出医养系列,以病患、老年人的舒适、方便、安全为原则,结合特殊群体的身体机能特点,以改善使用者生活质量、提升自理能力为核心,对住宅设施进行了科学化、人性化的设计改造,增强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全覆盖功能、无障碍设计、抑菌性部品,是我们这个‘适老安逸’系列的主要特点。”某住宅部品服务商工作人员表示。该系列集合淋浴、如厕、洗漱等功能,自由组合湿区、干湿分离区等,配备能够应答、满足多种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置,免去老年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隐患及不便;采用绿色环保材料,防污染、抗病毒,在公共环境或者居家空间都能够维持健康无菌的洁净体验,营造了一个切实保障老年人安全、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与此同时,该企业还推出了“适老厨房”,从人体工学出发,在操作台、橱柜高度设计、水槽和水龙头选配上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打造了一个舒适、便捷的厨房环境。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新房装修时都会选择装一套智能家居系统,给生活增添了意想不到的便利与乐趣。某智能家居企业工作人员耐心地向参观者演示了一套智能门锁。该门锁采用生物指纹技术、互联开锁方式、语音屏幕导航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指纹、密码、机械钥匙、用户卡、手机APP等多种方式开锁,准确高效。“当家里来客人了,房主却不在家,这时房主可以为客人设置‘临时密码’,免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产品亮点速览:钢结构住宅
该套住宅由热轧型钢组合异形砼柱、轻钢龙骨复合墙体约束钢板剪力墙、非标定制窄翼缘H型钢梁等主体结构构成,以快装瓷砖衬板卡扣式墙面、GI干法墙面、快装吊顶系统、快装墙面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等内装最新技术适配,从而形成一整套具有革新性的装配式住宅体系。
整体卫浴
整体卫浴是在有限空间内完成洗漱、沐浴、梳妆、如厕等多种功能的独立卫生单元。它是用一体化防水底盘、壁板、顶盖构成的全体结构,将卫浴洁具、澡堂家具、浴屏、浴缸、水龙头、花洒、瓷砖配件等都融入到一个整体环境中。地板、浴缸墙板、天花板、浴缸、洗面台等都选用防水耐用的复合材料,卫浴间选用的是冲压成型工艺,有效解决渗水、漏水问题。在结构搭配上,整体卫浴可让空间运用更加灵活。
高标准内墙防火涂料
某涂装材料企业推出了具备防火性能的内墙涂料产品。这些产品符合高标准的防火要求,几乎不含有机物质,且具备出色的防霉、抗菌、抗碱功能。此外,还具有A级耐燃烧的品质,产品热释放的速度极低,能够有效阻隔明火与基材的接触。
医养厨卫
医养厨卫是一套服务老年人群居家生活的整体浴室及集成厨房。整体浴室的底盘一体成型,无落差且防滑防水、抗菌抑菌,浴室内多处安装借力扶手,安全性能高,能够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集成厨房充分考虑老年人在日常使用厨房时的各种高度问题,结合人体工学对厨房空间进行了人性化设计,橱柜、水槽、水龙头均力求方便老年人的使用及操作。
话题3 装配式建筑与被动式建筑
作为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装配式建筑和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一直是热门话题。装配式住宅建筑作为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标志,发展势头强劲,受到广泛关注。为推动产业发展,本届住博会集中展示装配式建筑与被动式建筑相关产品与技术及综合服务解决方案。
叠合剪力墙
装配式建筑是指由预制构件通过可靠连接方式建造的建筑,其可以提升建筑质量、提高效率、节约材料、节能减排、环保、节省劳动力并且改善劳动条件,缩短工期。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在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装配式建筑是传统建筑行业向工业化制造升级的必然方向,是普及绿色建筑,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届住博会上,相关企业的叠合剪力墙引人关注。
叠合剪力墙是由两层预制钢筋混凝土板,通过桁架钢筋或连接件连接成具有空腔的墙板构件,浇筑混凝土填充空腔形成的混凝土墙板。它具有施工便捷、抗震性优、防水性能优等特点,能够保障施工项目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地进行。
此外,与传统实心剪力墙相比,叠合剪力墙内部浇筑情况可以直观展现,有助于把控施工质量。
展会现场,按比例制作的“一体化房屋智造生产基地沙盘”让观众可直观地感受到房屋智造工厂的魅力。“该生产基地可辐射周边100公里~200公里范围内的城市,生产的混凝土预制件精度可达2毫米,生产线人员可减少50%。”相关负责人表示。
被动式建筑保温墙体
在冬季和夏季,人们居住的房屋内常常使用空调、暖气等设施来让室内保持舒适的温度。这种依靠电、煤、气等能源“主动”供能的建筑可被称为主动式建筑。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升,“被动式建筑”一词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被动式建筑是一种不需要安装传统供能设施,通过被动收集热量来实现室内温度舒适的建筑类型。特殊墙体是被动式建筑保持恒温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寒冷地区,被动式建筑墙体内的保温层可以有效保证室内温暖;在炎热地区,墙体遮阳、隔热等因素能让室内环境凉爽舒适。被动式建筑的建造需要因地制宜,以便在保持舒适温度的同时,发挥最佳节能效果。
相比传统建筑墙体,被动式建筑墙体更为复杂,一般包括基层墙体、保温层和饰面层。保温功能主要依靠墙体中的“芯”——两层深黑色的石墨聚苯板。这种被俗称为“黑泡沫”的建材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功效,同时也具备防火性能强的特点,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
“这种墙体大幅度提高建筑隔热性能和气密性,降低了对采暖和制冷的需求。被动式建筑还能有效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辐射等实现舒适的室内温湿度和采光环境,最大限度降低对主动式采暖或制冷系统的依赖。”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利用墙体保温隔热,被动式建筑的窗户也能在保证气密性的同时满足采光需要。相比传统单层玻璃窗,被动式建筑普遍采用带有夹层的多层窗,夹层内填充惰性气体以降低窗体导热性。
被动式建筑专用新风系统
被动式建筑专用新风系统设有石墨烯全热交换器。该系统利用石墨烯优异的传热性能,使用排风产生的热量来加热送入室内的空气温度,防止室内温度随排风而降低。此外,被动式建筑专用新风系统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可将有害气体排出室外,净化屋内空气。
云平台、智能分区控制系统等新科技使得室内控温系统拥有了“智能大脑”,可以及时掌握室内温度情况,调控室内不同区域的温度,实现按需供给新风。被动式建筑摒弃了传统燃气供暖与空调制冷方式,在保证室内温度舒适的同时降低能耗,是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方式。
绿色建筑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未来,解决“城市病”,需大力发展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引导被动房市场健康发展。
话题4 展现传统建筑文化
体验鲁班锁和斗拱拼装,了解榫卯结构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戴上VR眼镜观看云冈石窟第18窟……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传承发展中展现出了新活力。
传承工匠精神
在城博会的传统建筑体验区里,人们体验着传统建筑建造过程中的各项工艺与流程,感受传统建筑之美。
“榫卯结构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建筑里面最深奥、最神秘的部分。”正在现场给观众演示和讲解的工作人员说。中国传统建筑之魂——榫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的鲁班祖师爷时代。不用一钉一铆,却能让家具、建筑使用百年而依旧坚固美丽。
“我们家孩子近期特别喜欢传统建筑,尤其是对榫卯结构很感兴趣,我最近带着他参观了很多传统建筑的展览,今天过来恰好遇到这里有体验区,孩子玩得很开心。”带着8岁和5岁的孩子在体验鲁班锁和斗拱拼装的郭女士说。
“大家平时看着很简单,但其实传统建筑油作地仗很复杂,包含了13道工艺。传统建筑的灰浆又有‘一麻五灰十三层’的讲究,可以用于木构件的外层保护和建筑外观的装饰。”工作人员说,“一麻五灰从下往上的顺序为捉缝灰、扫荡灰、麻、压麻灰、中灰、细灰,之后还有磨细灰和钻生油两道工序,能起到防水、装饰、保护木材等作用,不仅彰显了传统建筑中蕴含的智慧,更是凝聚着中国人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融合古今智慧
传统建筑文化的智慧能否与现代建筑业相结合?展会现场的榫卯连接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为我们提供了参考样本。
尺寸标准化、组件模块化、施工简单化……近年来,“像搭积木一样简单”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迅速。装配式建筑包括结构、设备、内装等系统,选择合适的结构构造和体系,是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核心和难点。但我国装配式建筑结构较多地借鉴了国外的技术,其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例如造价高、效率低等问题,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强烈呼唤技术创新和升级。
在探索解决装配式建筑结构的问题时,北京建筑大学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里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榫卯结构智慧,研究出榫卯连接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按照这种结构方式,榫卯连接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基本装配单元是榫卯板和盲孔板。榫卯板侧边设置横向凹槽,盲孔板侧边设置不贯通横孔,分别与靠近侧边的纵向孔相交。
预制板内还间隔设置纵向孔,用于连接竖向分布钢筋。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解决了预制大板侧面出筋导致的制作、施工复杂、造价高等问题,同时解决了不出筋半预制剪力墙等结构设备投入大、现场湿作业量大的问题,主要优势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减少成本。
榫卯万年牢,榫卯结构蕴含着我国传统建筑的智慧,用创新驱动的方式使其重新焕发活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的“升级”,可以为现代建筑业发展提供良好借鉴。在现代建筑业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努力让传统建筑文化“活”起来,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在VR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展区,刚结束体验的观众说:“虽然站在原地,但是通过VR的技术便可以穿越到云冈石窟,近距离观看洞窟的内景,感觉很震撼。运用科技的手段再现传统文化古迹,非常有意义。特别是里面运用的交互技术,我希望以后带孩子多体验一下,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更有兴趣,这样才能代代传承下去。”
通过VR技术,体验者戴上眼镜、拿上手柄,便可来到数百里之外的山西省大同市云冈石窟,体验最具北魏特色的第18窟。伴随着音乐和讲解,体验者脚踏莲花,缓缓升到洞窟高处,从空中细致欣赏洞窟景致。洞内还设置了互动装置,体验者使用手柄便可进行抽签祈愿,在增加体验乐趣的同时让人们更加热爱传统文化。
技术产品亮点速览:有机硅密封胶
作为装配式建筑模块间的填补材料,有机硅密封胶的优势非常明显:耐候性强,基本与建筑同寿命;耐高温、耐低温,可在零下50摄氏度到高温200摄氏度下使用;柔韧性好,可以随着建筑物的热胀冷缩进行位移。
保温连接件
长度约10厘米保温连接件身材虽小,作用却大,是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关键配件。保温连接件是“夹心三明治保温外墙”中的关键产品,可将外墙和保温层连接起来。作为受力配件,保温连接件不仅要有优秀的抗剪和抗拔性能,同时需要根据墙体面积大小、力学等因素,通过科学计算来进行选型和布置排列。
灌芯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
外观质量好、平整清洁的灌芯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是近年来我国发展最快、应用最多的装配式混凝土墙。因空心结构,其在同等大小预制构件里质量更轻,可有效减少塔吊负担。同时,更易安装连接,无需精准对正,搭接钢筋与空心孔就可轻松矫正,只需借助措施钢筋作为导套,便可以轻松完成施工,能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背卡弹性连接系统
在传统干挂施工工艺中,单元板安装需要经过放线、安装支座、安装主龙骨、安装横龙骨、安装连接件和挂饰面板六个步骤,背卡弹性连接系统只需要放线、安装支座、安装单元板三步就可以完成,既缩短了工期又降低了成本,实现了装配式建筑装修的工业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深圳少年宫、深圳烟草大厦等多个超高层大型工程项目。
话题5 让城市更“聪明”更安全
把握城市每一次脉搏跳动的市长指挥厅、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的高新技术……在城博会上,让城市更“聪明”更安全的前沿技术精彩纷呈。
指挥厅里管全城
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由于涉及部门多,经常会因为部门间信息不畅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在城博会的视觉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XR(Extended Reality,扩展现实,AR、VR、MR等多种形式的统称)市长指挥厅展区,参展商运用新科技为城市安装智慧“大脑”,让城市自己学会“思考”。
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在指挥厅的触摸沙盘上,一张北京地图铺展开来,一旦遇到突发事件,通过放大、点击地图上对应街区便可获知具体情况,迅速实现事件的分级响应,并按权属快速分发。
“观沙盘、察城郭”的实现依托于5G技术和覆盖全城范围的电子政务网络。通过城市智能监控系统与各部门间互通有无的网络系统搭建起城市综合治理的“一张网”,提升城市管理问题和群众需求的感知响应能力、突发事件和疑难问题的指挥处置能力、城市运行趋势和治理规律的预测掌控能力。
气象工作站、水利工作站、医疗工作站、财政工作站、民政工作站……指挥厅内,城市管理涉及的各部门汇聚一堂,通过统一的业务平台,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指挥厅利用集中的信息资源实现闭环管理,促进跨部门的业务协作。指挥厅在汇集各类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可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抽取其中的重要部分进行信息重组,为城镇管理提供动态化、持续性的信息支撑。
在指挥厅的中心,一个圆形讲台为统筹管理各部门提供便利。在圆形讲台的一侧有一个利用XR技术制作的玻璃屏幕,不仅可以作为白板进行书写,也可以实时投放各地的视频画面。整个指挥厅的曲面墙壁实际是超大环绕式巨型投屏墙,可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无缝转换的“沉浸感”体验。
内涝治理有方案
一场暴雨,让城市里的许多路面成了“汪洋和池塘”,昔日小城摇身一变成了“东方威尼斯”。城市内涝不仅会影响市民出行,还会增加安全风险、造成人身伤亡。在展会现场,诸多企业展出相关技术,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方案。
在北京建筑大学展区,雨水口流量计、小流量堰流流量计、初期雨水弃流装置、行星搅拌机,四大技术解决排水管网监测、雨水计量等难题。
在雨季,雨水是个烦恼;在旱季,雨水又是个宝。如果让城市变成一块海绵,下雨时吸水,无雨时放水,那么城市内涝与干旱缺水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计量雨水流量与监测雨水水质是雨水控制利用的技术基础。雨水口流量计是排水管网监测系统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它可及时获知路面是否有积水、排水是否正常、管道是否堵塞等道路情况,对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雨水口流量计依据流体动力学原理,根据射流冲击力与流量成正比的规律,测出落入雨水口水流的冲击力即可换算出雨水口流量。
如何计量小流量雨水是雨水测量的一大技术难题。通过曲线堰下开口窄的设计,小流量堰流流量计在小流量雨水下也可获得大的水位数据,实现有效计量初期雨水。当雨水流量较大时,小流量堰流流量计开口会迅速变宽,保障顺畅排水。
初期雨水污染较重,不宜直接利用,较为经济的做法是将初期雨水排放掉,称之为初期雨水弃流。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运行原理是用雨量计计量降雨量,并将雨量信号输入控制器,根据内部给定的函数关系计算和判断,控制电动阀门的启闭,进而控制雨水流向雨水排放管路或是进入雨水收集池。
会呼吸的路面可以吸收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同时涵养地下水、改善城市微气候。雨水落地后渗下去、留下来,离不开渗透性强的地表铺装。而透水性材料的生产又离不开液相混掺能力强的液下搅拌机。
相同功耗下,行星搅拌机的液相混掺能力可达普通液下搅拌机的5倍。行星搅拌机得名于其运行模式,搅拌机顺时针转动产生推流并形成反作用力,推动其自身绕轴逆时针转动,类似于行星的自转与公转,故称行星搅拌机。在行星搅拌机运行时,可将药液、空气、添加剂等添加物通过空心轴注入,并随水进入搅拌器叶轮。添加物经高速混合搅拌又大范围回转扩散进入水体,完成高效传质过程。
话题6 智慧停车
解决“停车难”问题,需要更完善的停车设施,需要更智慧的停车管理,需要更便捷的停车体验。在城博会的智慧停车展区,许多企业的产品展示受到关注。
机器人让停车“立体”起来
以北京南站北广场西北侧的地面停车场改造项目为例,将原来的地面停车场改造成一个6层立体停车楼,届时提供的停车位将从原有的100多个增加到400多个,提高了空间利用效率,增加了车位。
在某企业展位,一台双层升降式智能停车机器人正在演示如何智能泊车。任意方位灵活移动的全向轮可以平稳地转向;车身结构上负载着超薄式汽车搬运器,机器轻盈地转向并把汽车稳稳地托举到二层放入对应车位,全程基本没有噪声。
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具有节省占地面积、充分利用空间、改善市容环境的优点。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是升降横移类停车设备。这种设备形式多样,规模可大可小,对场地的适应性比较强,可根据不同的地形和空间进行任意组合、排列,造价相对较低,但也存在着空间利用率不够高、存取车不便、链条牵动运动过程中具有倾斜坠落风险、高顶车无法进入等缺点。
针对这些缺点,双层升降式智能停车机器人的研发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产品负责人介绍说:“这款机器人是今年前半年刚研发出来的,主要是想替代双层升降和简易升降设备,把以前的半自动停车库改造成全自动停车库,目前还没有广泛投入使用。”据介绍,建筑层高只需 3.6米即可安装此套设备,节省高度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多台双层升降式智能停车机器人在存车过程和取车过程中可协同作业,成倍提高连续存取车效率。
智慧引航 让停车简单又安全
据介绍,基于AGV(全自动搬运机器人)、激光导航等技术,搭载的调度系统和物流管理系统以及5G网络,可以对整个停车库实现智能化的操作,提升停车体验和实用性。展位工作人员这样描述智能化停车的全过程:“停车时不需要倒车入库,直接正向开进去,机器进行搬运泊车,整个车库实行密闭式管理,可以提前预约存取车。如果想在5分钟后或者6分钟后取车,预约之后,机器可以准时将车送到出入口。”
机器可以做到适应各种停车场景吗?答案是肯定的。
直着走、横着走、直角拐弯、走S型弯、原地自旋……新一代激光导航AGV搬车机器人搬车“姿势”多样,令人啧啧称奇。这台机器近18厘米高、5米长、1米宽,有效负载是3吨,但是动作灵活,可以适用于多种停车场景。同时,据介绍,为了紧跟当下停车产业的需求,新一代的停车充电一体化智能设备也已推出,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便捷的一站式停车服务。
这么灵活的搬车机器人会不会不够“稳重”?其实,这台机器有着非常丰富的“感官”,可以保障车主和车辆的安全。
在车主人身安全保障方面,负责人介绍说:“我们设计的智能出入口上部有一个3D视觉装置可以定位车的位置,里面还有红外探测器以及活体传感器,对车内的遗留物体和车辆的车距都有全方位精准的检测,如果车里面遗留了宠物或者孩子,机器可以检测出来,从而有效地提示车主。”至于这套机器会不会刮蹭到车身,负责人说:“3D视觉装置会对车形成立体的检测,激光会对车的周边进行测距,机器还配备车辆底盘检测感应器,这样就实现了对车辆全方位的检测。”
除了增加车位、提高停车取车的效率,如何盘活现有资源、合理调配现有车位也非常重要。
依托网上平台车位统一调配
据展区工作人员介绍:“我们中标了北京市停车资源管理和综合应用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把全市所有的停车资源全部接入进来,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看到每一个停车位的使用情况;同时根据各区政府的需求,我们还为各区政府建设区级平台,把各区停车位资源的分布情况、使用状态等信息全部展示出来。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可以判断停车资源是否分布合理,哪些地方应该增建停车位,哪些地方应该取消停车位,哪些地方可能会产生由静态交通引发的动态交通拥堵;第三个平台是企业级平台,是帮助停车运营企业降低管理成本、增加管理效率的工具。”
这3个平台通过信息科技把现有的存量停车位盘活,实现将“停车场、停车位搬到网上来管理”,提高了车位利用效率。
针对困扰百姓生活的停车难问题,通过与属地政府合作,该公司管理的停车场和属地闲置的土地资源得到改造,供周边居民夜间错时停放。居民通过企业研发的“静态交通共享”小程序,实现对附近错时共享车位的查询、登记、审核、缴费等功能。
目前,该公司已经和密云区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对34个机关事业单位大院停车场进行改造,向附近居民提供停车位1300余个。小程序一经上线就有近1000个车位资源被预约使用。
技术产品亮点速览:桧木浴室
桧木浴室内部设施完全由桧木打造,尤其浴缸,没有在其外层粉刷任何涂料,只是涂抹了一层树蜡油来保证质地的光滑,最大限度保留了木材最原始的质地。浴缸本身也没有用钉子连接,而是采用暗榫结构的方式,内部穿插,不在外表留下任何痕迹,整个浴缸就像是一块天然长成的木头,看不出任何人工拼接的痕迹。桧木本身纹理清晰,当有水注入浴缸时,水会沿着木材的纹理滋养木材;同时桧木自身的香气也有防虫防蛀功效,因此桧木浴室的寿命至少为10年。
PSC集成住宅技术
装配式建筑有钢结构、钢混结构、复合结构,甚至木结构等多种,而不同的结构技术有各自的技术特点和优缺点。针对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的技术瓶颈,PSC集成住宅技术(装配式钢结构与装配式混凝土集成住宅技术)通过全系统、全集成、全装配的建造技术,可以有效满足装配式建筑抗火、防水、隔音、节能、耐腐蚀、防震颤等一系列性能需求。
智能门禁
基于海思方案的脱机动态人脸识别设备,通过嵌入式人脸识别、一体化设计,用专业的硬件设备面向终端,提供流畅的使用体验,可将考勤门禁一网打尽。该设备可独立完成人脸识别打卡和数据汇总导出,可以对接澜视云“云点卯”智慧平台,有完备的智能考勤管理功能,适用于工厂、学校、写字楼、仓库等多种办公场所。其集图像采集、人脸检测、人脸跟踪、人脸比对、活体判断等功能于一体,识别率高,识别速度更快。脱机动态人脸门禁考勤机无需用户特意配合,无需电脑控制,易用性强,安装简单。
无人机测绘技术
在城市勘察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例如基础地形图测绘、城市空间规划、美丽乡村建设、遗产古建三维数字化等。无人机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建筑行业提供优质的项目管理体验,贯穿从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巡检及验收等全建筑生命周期,提升数字化进程、促进智能化升级,为全链路下勘测、施工、运维等各个场景赋能。
视觉5G-XR市长指挥厅通过集成化、智能化和开放化的运作,为城市综合管理和指挥协调提供枢纽平台,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
工作人员为参观者介绍智慧管理执法无人机
十字折叠智能表皮是可应用于建筑室内外立面的一种表皮原型。可通过选取相应的传感器和表层材料,实现多种未来智能建筑场景。
“装配式智能制造驾驶舱”作为一种数据化“云平台”,可实现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数据互通、平台化信息化业务联动,其功能全方位覆盖了PC构件企业业务流程的多个方面。
参观者驻足在PC预制构件生产线沙盘前,该生产线使用自动化控制系统调度生产,自动支模布筋、自动布料,在减少人工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运用科技的手段再现传统文化古迹,参观者通过VR技术,穿越到云冈石窟,近距离观看洞窟内景。
集约式高产能PC生产线可有效解决传统PC生产线老厂房无法改造、产能低、节拍慢、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智能钢筋弯箍机集矫直、弯曲成型、切断三种功能于一体,钢筋弯箍,一次成型。工作人员正在现场进行演示。
中国古建筑之魂——榫卯是一种神奇的工艺,它不用一钉一胶,却能让家具、建筑牢固。参观者在体验榫卯结构拼装。
修建外挂式电梯可以在不改变建筑内部结构的情况下解决居民“上下楼难”的问题。参观者在模型前热烈讨论。
摘自 《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