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入选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以来,坚持以试点任务为引领,围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构建智能建造政策标准体系,谋划打造全产业链协同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大力拓展智能建造应用场景,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可行路径。
强化统筹协调
着力完善智能建造工作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高位强势推动。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市住建、发改、国资、财政、税务等17个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统领全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全市22个县(市、区)政府部门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形成上下贯通、相互协调的智能建造工作体系,为试点任务高效推进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2023年10月25日,保定市承办河北省智能建造试点交流会暨现场观摩会,组织专家演讲、技术交流和示范项目观摩,推动智能建造探索发展。
完善政策体系,明确试点路径。为加强试点引领,保定市先后印发《保定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全面推进保定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工作实施方案》《保定市智慧工地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5年)》,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八大重点任务;联合12个部门印发《关于支持智能建造发展的若干措施》,从财税金融支持、规划和用地保障等方面出台5个方面18条支持措施,加大智能建造扶持推广力度。
创新平台支撑,优化数字服务。积极探索智能建造“互联网+服务”工作模式,加快实现BIM规划报建审查、施工图智能审查、模型工程量计算分析等自主化功能。积极研发智能建造信息管理平台,已完成30余个智能建造应用项目信息录入,26个设计、生产、施工等产业链企业及115名智能建造人才数据采集,为打造全领域、全周期产业互联网奠定良好基础。
强化示范引领
着力打造智能建造应用场景
完善项目评价体系,加强试点项目培育。发布保定市智能建造试点项目、BIM应用项目评审指南(试行),明确了项目评审的流程、办法。在全市范围内遴选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加大建筑机器人在“危、繁、脏、重”环境辅助施工,推广智能建造新场景应用。2023年已完成5个智能建造试点项目、30个BIM应用项目评定,其中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项目、保定城中村改造二期大车辛庄安置区项目、深圳园创智云谷等项目典型示范作用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突出。
深化智慧工地建设,提升施工管理效能。结合智慧工地建设方案,出台了智慧工地示范工程评定实施细则;结合建筑工地实际运转情况,研发了保定市智慧工地信息系统,为星级智慧工地的数字化评价提供信息化支撑。2023年已完成21个智慧工地示范工程评定(其中三星智慧工地9个、二星智慧工地12个)。
推广园区经验,打造全过程数字场景示范。依托保定深圳高新技术科技创新产业园,全面实现基于BIM的园区数字化建造,创新园区级“BIM+CIM”协同应用,积累全过程数字资产。截至目前,深圳园7个在建项目均具备数字全场景应用,以燕华城项目为例,通过BIM技术节约建造成本643.5万元,缩短施工工期14天,示范效果显著。
强化转型发展
着力发展智能建造新兴产业
推进企业转型,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2023年上半年成立保定市智能建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河北建设集团、奥润顺达、中国建研院、河北大学等设计、生产、施工、科研单位间技术交流共享,促进转型发展。目前,河北建设集团自主研发了12种智能建造数据采集设备以及智慧科技施工平台、BIM综合运维管理系统等软硬件;奥润顺达集团墨瑟门窗、河北顺安远大装配式基地等部品部件生产企业数字管理、智能化生产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了转型发展的良好局面。
加大科技创新,拓展产业发展新区链。先后吸纳深圳小库科技、前海贾维斯等6家BIM咨询企业入驻深圳园,形成了数字资源集聚发展;积极对接中建科技集团在高碑店市建立装配式灯塔工厂,研发生产装配式2.0—4.0系列产品;指导河北七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准望智能科技公司在数字设计、智慧工地、智能施工等领域加大科技投入,目前已实现混凝土智能布料机、混凝土整平机器人以及墙面抹灰、安防监测等智能装备研发应用。
注重人才融合,强化产业发展新动能。征集组建了一批由中国建研院、清华大学、河北大学、上海建科院等院校企业组成的70人智能建造专家库,全力服务试点任务;河北大学建筑学院申报保定市智能建造重点实验室已获批,将进一步加大专业领域研究;突出河北大学和保定职教园区双核心,全面引导本地校企深度合作,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多类别、全专业人才培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