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助力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标准是衡量人或事物的依据或准则,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各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需要标准的发布来规范市场行为,以及为从业者提供工作准则与依据,从而保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标准化地位的不断提升,国内在标准化建设上取得的成绩越来越显著,各个行业的标准逐渐完善,国内的标准化工作展现了良好的势头,并且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视野中,无论是中国标准走向世界,还是以国内专家为主导或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都在不断增加,中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话语权正在不断提升。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提高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为重点,强化标准引领,用标准化补发展短板,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营造人人知标准、懂标准、用标准的氛围。《中国建设报·智慧城市》邀请了多位标准化工作方面的专家从国际、国内以及行业等多个维度对我国智慧城市的标准化建设进行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标准指导智慧城市建设

  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一些初期没发现的问题就会浮出水面,其中,标准的设立将会是行业持续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

  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

  建设智慧城市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物联网、云计算、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众多技术和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市民生活等诸多领域。信息化系统内外部接口多,开放共享和协同互动的要求高,为了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需要坚持以实效为导向、标准为基础、创新为动力、评价为抓手。因此,我们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建立完善适应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特点的一个标准体系,将智慧城市范围内相互关联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逻辑组合,构成有机整体,标准体系内部的各项标准应按照合理的分类进行梳理。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建设工作必须符合我国智慧城市总体性、统一性、体系性的规划,能够指导我国后续一系列智慧城市国家标准项目申报及制定工作,从而促进智慧城市健康、持续和规模化发展。

  在标准体系框架下,针对总体标准的需求,需要重点关注智慧城市的总体性、框架性和基础性的标准,比如智慧城市的术语和定义、参考模型、应用指南、评价指标等标准,这些标准对于智慧城市的全局性认知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有助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化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有利于判断和明确智慧城市的标准化方向和重点,对于科学合理地制定智慧城市相关标准和促进智慧城市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应用推动标准化建设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标准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在标准体系的建设上,应该重点放在征集地方和产业的智慧城市标准化的实际需求,深入分析智慧城市相关技术标准和应用标准,有计划,分层次不断完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促进标准制定与实际应用结合。

  为满足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要加快推动急需的智慧城市标准的修订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累计发布智慧城市领域国家标准22项,争取到2020年累计完成50项左右的智慧城市领域标准制订工作,对于目前发布的标准规范,应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同步推进相关技术和应用标准的修订工作。

  同时,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面向物联城市、智慧社会、智慧交通(停车)、共享(数字)经济、智慧医疗、互联网+智慧教育、互联网+智慧安防、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智慧城市使能技术创新应用及实践、城市运行体征指标体系十大领域方向开展的“2018年年度十大课题研究”项目,助力新型智慧城市高质量建设,为管理者、建设者提供决策支持,支撑后续一系列智慧城市国家标准项目申报及制定工作,从而促进智慧城市健康、持续和规模化发展。

  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相关标准体系和标准研制涉及的方面非常之多,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合作机制,来服务智慧城市各方开展标准研制及应用。据了解,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将会进一步完善组织和服务,继续扩大影响力,在发挥现有170余家成员单位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吸引更多致力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事业单位加入进来,共同为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化事业贡献力量。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在国际上开展标准合作,目前中国专家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智慧城市领域主席、召集人、秘书、编辑等核心职务约40余席,下一步将会推动我国专家在更多的国际组织中承担重要角色。同时,还将与主要国家开展双边合作,比如与英国标准协会开展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国际标准双边应用实施合作,支撑中国标准的国际化工作。

  随着5G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建设将达到新的技术制高点,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将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5G的发展也是传感器技术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对于智慧的城市感知体系的改变将是非常巨大的,对智慧城市的“感—联—知—用—融”技术体系提出新的挑战。

  针对这种局面,从标准的角度,也需要研究服务5G的智能终端及应用标准和规范,从而为低功耗、大连接的泛在物联网接入与融合,从而实现百万级异构终端的互联提供支撑,同时,深入开展城市建模认知方面的应用研究,研究相关的知识萃取技术和标准,为城市智能服务以及透明决策提供支撑。

  让中国标准走出去

  2008年,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吴志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更加符合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在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背景下,如何建造绿色、宜居的城市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重视,而建设智慧城市刚好提供了解决方案,因此众多城市纷纷投入,积极探索建设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发展推动标准化建设

  智慧城市是利用智慧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法和手段,提升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的一个大的城市发展概念。从城市规划开始,到城市建设,然后再到管理、运营,在整个全过程进行智慧化的建设。在这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过程中博弈的就是标准。

  然而,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目标和方式上与其他西方国家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国内有着不同类型的巨型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上西方模式无法完全适用,标准同样如此。所以制定我国智慧城市的各项标准首先是为了满足国内建设智慧城市的现实需求。

  之前一段时间,中国标准是西方一些标准的“中文版”,这不利于标准的应用,所以在标准方面要自主可控,不能让国际标准制约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要反过来把我们的标准向国际输出。满足中国标准走出去的需求,同时保护好我们的自主知识产权。

  让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截至目前,三大国际标准组织已发布国际标准32000多项,中国提出和重点参与的国际标准只有500多项,这远远不能满足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的需求,因此国家高度重视标准化的制定,各行各业的标准化制定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智慧城市作为新兴领域,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指导和支持国内专家积极参与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ITU(国际电信联盟)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智慧城市相关方面的工作,做好规划布局和统一部署,不断取得突破,承担副主席、工作组召集人、秘书等重要职务,并主导和参与了多项国际标准的制订,中国在国际标准的话语权不断提升。同时,与英国、德国、美国等开展了双边交流与合作,稳步推进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制定和双边试点示范城市等工作。在今年IEC全球大会上,中国智慧城市方面的专家积极宣传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的工作成果和思路,谋求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合作。

  标准化建设任重道远

  未来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智慧城市建设,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这也对标准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无论是现在的智慧城市,亦或是未来城市的信息化、标准化建设都应聚焦城市生活、城市服务和城市建设。

  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不仅有几千万人口的巨型城市的智慧化,还有新型小城镇的智慧化建设,因此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未来城市的发展既要绿色又要智慧。同时中国又具备“一带一路”战略优势,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国际化。

  此外,让国内专家参与标准的编写工作, 推动中国标准走向世界,必然少不了专业人才。虽然国家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已经十分重视,并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在标准化领域的专业人才仍相对缺乏,因此,让更多的新生力量投入到标准化建设中也十分必要。

  标准是确保安全、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也是全世界进行知识传播和创新的工具。让中国标准走向世界既是立足当下的需求,也是立足长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全球的共同发展。

  问题导向引领标准化建设

  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入了信息化创新、机制体制创新和管理服务创新,是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推进产城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推动智慧社区标准化建设

  目前智慧城市已成为国内众多城市探索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战略,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都走在了国内前列。智慧社区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落脚点,也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

  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9年的重点工作是编制智慧社区建设规范的标准。智慧社区的建设改变了原来的社区或者住宅小区的管理模式,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管理和治理之中。所以标准的制订尤为重要,智慧社区建设规范的标准也将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

  分级分类推动评价标准建设

  通过标准化手段建立智慧城市的分级体系,针对智慧城市建设绩效发展水平、智慧化能力建设过程等方面综合评估城市的发展级别。智慧城市分级体系视角下的评估可提供基于标准的全时、全域、全方位评价工作,智慧社区、智慧园区等场景都是重要的评价对象。

  在建设过程中,应根据智慧社区已有的建设经验与建设特点,基于目前的国内外标准化现状,把社区所涉及的各类治理、管理与服务事项进行分类与梳理,构建智慧社区标准体系,制定智慧社区急需标准,解决我国智慧社区建设在概念理解、体系建设、技术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智慧社区标准体系应包括总体、基础设施、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智慧社区治理与管理服务四部分内容。其中,智慧社区基础设施标准的重点标准化领域有市政设施标准、公共服务设施标准、信息基础设施标准及应急设施标准;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标准包括平台标准与支撑技术标准;智慧社区治理与管理服务标准包括社区治理、社区管理等标准。

  问题导向推动标准化建设

  标准不是超前的技术研究,而是通过实践总结提炼的成果,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领域,标准是相对滞后的。一项新技术的标准制订大致要经历应用、试点、立项等几个阶段。无论是行业标准还是国家标准,都需要在前期的应用或者研发中不断进行实验,然后形成一个方案,再进行优化改良,最后总结提炼形成标准。也正是因为如此,标准是相对滞后的,但是标准既是前期工作经验的总结,也对后期的工作起到指导性作用,因此标准是纲领性的准则、承前启后的纽带。

  我国目前标准化工作是以问题为导向的,从最早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到现在的标准体系建设,就是为了打破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与数据孤岛等问题,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从一个个基本单元做起,从而支撑智慧城市的建设。

  标准作为城市共同的语言,为实现城市的互联互通提供指导,是解决城市内部系统连通、城市间服务协同和全球化的方法和手段,智慧城市的顶层标准为政府、企业和市民提供了参照。智慧让城市更美好,标准让智慧城市更美好。( 作者:陈 宇

四川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与监理协会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主办:四川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与监理协会 备案编号:蜀ICP备2022006121号-1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科华北路65号四川大学科研综合楼(世外桃源广场)B座8楼818号
邮编:610041 E-mail:scahyfwb@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