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写高质量!江苏住建晒出70年成绩单
昨天,“苏写高质量,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城乡建设高质量”新闻发布会在南京举行。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在快速嬗变中一直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美好城乡建设的统筹协调,不断提升城乡建设水平,打造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发布会现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顾小平把这概括为五个方面的发展成就。
百姓居住水平显著提高。建国以来,改善劳动人民居住条件一直是城乡建设的重点工作。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住房资源得到高效配置,江苏率先在全国进行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实行具有互助性质的住房公积金制度;率先在全省组织开展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调查,出台住房保障行动计划;率先提出构建“系统化设计、制度化安排、规范化建设和长效化推进”的住房保障体系。扎实推动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持续推进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省级适老化住区建设和省级宜居住区建设等民生工程,2008年以来,我省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318万套,超过900万城乡住房困难群众实现“出棚、解危、安居”。到2018年底,全省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6.9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了41.2平方米,基本实现了住有所居的目标。
市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解放初期,江苏地区只有南京、镇江、徐州、常州、新海连5市有城市自来水厂,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也相当薄弱。到2018年底,全省供水能力达到2949.6万立方米/日,经过深度处理达到优质水的比例近65%,位居全国前列,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基本实现全覆盖;全省建成投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793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700万立方米/日,建成污水收集主干管网5.35万公里,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制镇比例达到99.7%;全省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88座,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及垃圾焚烧占比均为全国领先。近年来,我省加快推进便民绿地、“厕所革命”、停车便利化等民生工程,仅2018年,全省新建、改扩建城市公厕1757座,新增停车泊位超过19万个。
城乡人居环境全面提升。江苏实现了18.9万个自然村环境整治全覆盖,消除了8万多个城市环境脏乱差问题。多年来,我省针对人口密集、城镇密集、经济密集的省情特点,积极探索人居环境改善路径,全省累计获得“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城市数量,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数量,均位居全国首位。在乡村,建成了1千个以上省级美丽宜居村庄,带动市县共同建成1万多个美丽宜居村庄。
地域文化特色不断彰显。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较好地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构建了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制度体系,保有全国最多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3座)、名镇(31座)和历史文化街区(5个)。
建设产业转型持续加速。江苏率先以立法形式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绿色建筑数量、节能建筑规模、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数量均为全国第一。江苏建筑产业规模、建筑业总产值长期保持全国第一,2018年突破3.4万亿元,特级资质企业达到80家,总数位列全国第一,建筑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5.5%,带动就业近860万人,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度超过35%,“江苏铁军”遍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百姓居住水平显著提高。建国以来,改善劳动人民居住条件一直是城乡建设的重点工作。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住房资源得到高效配置,江苏率先在全国进行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实行具有互助性质的住房公积金制度;率先在全省组织开展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调查,出台住房保障行动计划;率先提出构建“系统化设计、制度化安排、规范化建设和长效化推进”的住房保障体系。扎实推动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持续推进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省级适老化住区建设和省级宜居住区建设等民生工程,2008年以来,我省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318万套,超过900万城乡住房困难群众实现“出棚、解危、安居”。到2018年底,全省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6.9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了41.2平方米,基本实现了住有所居的目标。
市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解放初期,江苏地区只有南京、镇江、徐州、常州、新海连5市有城市自来水厂,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也相当薄弱。到2018年底,全省供水能力达到2949.6万立方米/日,经过深度处理达到优质水的比例近65%,位居全国前列,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基本实现全覆盖;全省建成投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793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700万立方米/日,建成污水收集主干管网5.35万公里,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制镇比例达到99.7%;全省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88座,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及垃圾焚烧占比均为全国领先。近年来,我省加快推进便民绿地、“厕所革命”、停车便利化等民生工程,仅2018年,全省新建、改扩建城市公厕1757座,新增停车泊位超过19万个。
城乡人居环境全面提升。江苏实现了18.9万个自然村环境整治全覆盖,消除了8万多个城市环境脏乱差问题。多年来,我省针对人口密集、城镇密集、经济密集的省情特点,积极探索人居环境改善路径,全省累计获得“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城市数量,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数量,均位居全国首位。在乡村,建成了1千个以上省级美丽宜居村庄,带动市县共同建成1万多个美丽宜居村庄。
地域文化特色不断彰显。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较好地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构建了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制度体系,保有全国最多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3座)、名镇(31座)和历史文化街区(5个)。
建设产业转型持续加速。江苏率先以立法形式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绿色建筑数量、节能建筑规模、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数量均为全国第一。江苏建筑产业规模、建筑业总产值长期保持全国第一,2018年突破3.4万亿元,特级资质企业达到80家,总数位列全国第一,建筑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5.5%,带动就业近860万人,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度超过35%,“江苏铁军”遍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