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中国建筑业改革创新发展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如何将建筑业改革进一步深化落实?如何用新思维和新方法实现转型发展的新跨越?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史志与企业文化分会会长李里丁就新时代下建筑业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进行了深入思考,对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2018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对2019年建筑业发展充满着期待,也有着一些新的思考。
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市场主体的转型
认清经济走势,防控经济风险,树立市场的信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六稳(包括稳投资、稳预期在内)的经济方针,提出了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惠民生的举措,这些都会给建筑业带来利好的消息。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总框架下国家几个大区域的经济布局,也会给建筑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建筑市场当前主要矛盾是产能过剩与产业结构的失衡。市场的无序、过度的竞争、住房库存的居高不下、工程应收款的持续走高,这些都会形成潜在的风险。防控经济风险要处理好改善营商环境与加强市场监管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从政策层面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协调,强化公正的监管本身就是对守法企业最好的保护。新的一年认清经济走势、防控经济风险、把握经济预期、提振未来信心,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满足最终需求,积极引导消费,做全寿命周期的服务商。建筑市场的变化首先要看清楚是现代社会消费需求的变化。人们从一般的有房住、质量好的基本需求已经发展到求宜居、提功能、要环保的高品质追求。建筑业的地位在提高,建筑企业也应该从被动的适应市场转向主动地引导市场、引导消费,改变商业运营模式,做好建筑全寿命周期服务商、订制商,树立高质量发展的新形象。
抓住城市建设体系化和乡村振兴的契机,适时调整企业的经营结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了城市建设体系化的概念,这是国家城镇化建设走向成熟的标志。新城镇建设、老城区改造、旧住宅完善、城市环境优化等等,都是城市建设体系化的新课题。要抓住机遇,研究和探索建筑业在城市建设体系化中的角色和作用。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一大批企业参与其中,这也是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新机遇。
二、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精心雕塑中国建造品牌
“中国建造”的提出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去年国办文件中提出了打造中国建造品牌的要求,今年习主席在元旦祝词中赞扬“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继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这说明,以中国建造为品牌的中国建筑业已经被国家充分肯定,中国建造正为建筑业这一支柱产业披上新的光环。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建造”应该有着新的内涵:建筑业要秉持新的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建筑业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先导,加快转型,为新时代的绿色生活方式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建筑业要树立文化自信,弘扬工匠精神,推进诚信建设,提升产业队伍的素质。“中国建造”不仅仅体现着新时代中国建筑的质量品牌,更展现出新时代中国的民族精神和建筑行业的精神文化。
高质量发展要把科技创新放在首要位置。要继续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扩大高水平的开放。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要引进先进的施工管理理念和工程组织模式。在学习国际先进的生产方式的同时,更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国情和传统文化的适应性,在吸收外来科技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发出属于自己的新成果。
企业高质量发展要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高质量发展就要转变发展方式,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新时代建筑质量已经上升到国家品牌的层面,在逐步淡化质量评优的同时,要强化中国建造的品牌意识,力争做到每建必优,在每个建筑物身上体现出行业的形象、国家的形象。坚持效益优先,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要改革管理机制,实行集约经营,提升企业法人的营业收入利润率。二是要推进国家《建筑法》的修改,在坚持质量优先的原则下,政府应该出台优质优价的市场管理办法,更好地体现效率与公平,更有效地推动产品质量的升级。
三、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推进企业的体制改革
客观看待40年来建筑企业产权体制改革的成果。改革开放初期,一部分地方国有企业,抓住机遇,果断地实行了产权结构调整,蜕变为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具备一定的管理基础,再加上体制转换后催生了灵活的经营机制,很快便在市场上如鱼得水。多数国有企业通过较长时期的砥砺奋斗,逐步完成了内外债务的清理,实现了凤凰涅槃,依靠人才和品牌的优势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数量更多的企业,是在市场不断开放的过程中依靠政策,白手起家,逐步发展起来的。这批企业规模和质量参差不齐,产权多为民营结构。建筑业属于充分竞争性行业,40年来形成的产权结构比较符合我国生产力实际,也有利于公平充分的竞争。当下的重点是增强微观主体活力,解决好民营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落实相关政策,扶持民营经济发展。40年来民营企业也在不断分化,要用足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对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积极支持有实力、讲信誉的企业向高层次发展。引导更多的企业逐步消除家族式管理的弊端,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的品牌和文化素质。对于无技术力量、无资金实力、无市场信誉的僵尸企业,要果断地启动退出机制,以整肃市场秩序,减少市场干扰与交易成本。
从实际出发,推进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但对于不同的企业,还是要从实际出发,一切以是否能增强企业活力为判断标准。40年来,企业都磨砺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体制与机制。民营企业参股国有企业,存在着两难,不一定是上策。较好的方法还是大型国企与高层次的科研、设计、投资、金融等企业实行股权或经营合作,这对于企业高质量的发展会有益处。
四、以人为本,建立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建筑市场劳务用工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矛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发展专业作业企业的要求,方向是对的,但是在具体执行中却进展缓慢。原因在于,一是多数新生代农村青年不愿再从事建筑业艰苦的工作,劳动力断档问题越来越突出;二是多数总承包企业不愿意再养活大量的劳务人员,大批技术工人最终归属何处,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三是现存的、市场仍然需求的劳务分包企业还在照常运行,短时期也难以退出市场。实现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主要应解决的不是资质问题、不是培训问题,而是他们身份的归属问题。要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要落实国家一亿多农民工进城落户的大政策,要拥有和储备企业未来发展的人力资源,必须要解决好这一矛盾。
建立新型产业工人队伍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维护好劳动力的基本稳定是市场的需求,建设新型的产业工人队伍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长远要求,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一是要承认现有劳务企业在过渡时期对于劳务人员的稳定作用,并且引导讲诚信、有实力的劳务企业接收和培训自己稳定的劳务人员,逐步形成与大型企业长期合作的总分包关系。二是大型建筑企业要思考长远队伍建设问题,要付出一定代价和成本为未来发展聚集人力资源,储备生产能力。三是政府主管部门要落实中央稳就业的精神,落实好就业优先的政策,担负起劳务企业在转换过程中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责任,研究出台合理消化农民工身份转换中的社会成本、同时又能减轻企业负担的相关政策。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充分尊重建筑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让中国建造真正走向世界。
来源: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