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吴涛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已进入深度变革的调整关键历史时期,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稳增长、惠民生、促改革已成为我国未来一个时期十分重要的发展战略目标。2014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多项促进经济稳增长的积极财政政策,特别是万亿专项建设债券以及第二批PPP项目的启动,将进一步刺激基本建设投资的增长,加快基本建设步伐。面对新的形势,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到高度认知“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新常态是指我国经济发展要从过去依靠规模扩张、低价劳动成本、低价土地政策、不注重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向依靠质量提高效益型转变。从表象上看是经济增长减速换挡,但其本质是发展动力的转换与重塑,核心是将经济发展动力从依靠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大规模投入驱动切换到创新驱动上来,提高发展质量和生产效率。
1、从国内经济发展态势看“新常态”给建筑业产生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经济总量上,自从2010年以来中国GDP总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与此同时,我国建筑业为国民经济发展、改善城乡面貌、大量吸收农村劳动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4年生产总值达17.7万亿,建筑业增加值超过GDP7%,成为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但是,过去30年,建筑业正是依靠投资拉动和低价劳动力发展的主要行业,企业结构失衡、行业产能过剩、经济效益下降,操作工人技能水平低下、资源消耗量大、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存在。其发展还没有真正转移到依靠集约化管理和技术进步与质量效益型的良性轨道上,因此,要高度关注新常态环境对建筑业未来发展走势的影响。
首先,当经济增速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换挡、回落为7%--8%的中高速增长时,建筑业的规模增速也必然会下行,这一变化趋势已经显现在“十二五”前4年的增幅变动曲线上,今后几年还将突显。
其次,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在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逐步成为需求主体;在城乡区域结构方面,城乡区域差距将逐步缩小;在收入分配结构方面,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必然会反映在对建筑业结构的强制性调整。
再次,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种新动力驱动方式对于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建筑业而言,更加充满挑战性。
2、适应“新常态”必须围绕建筑产业现代,苦练内功,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形势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全球价值链深化带来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首先要求要我们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高度,提高对“新常态”的认知,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化改革,保持定力,坚定前行,破除机制障碍,实施创新驱动,提升发展质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力。
其次是要强调思路之变,把握主动之机。要看到新常态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经济减速一定程度上给我们提供了克服依靠扩张规模发展,做好结构调整的空间,使我们腾出时间从内部管理抓起,苦练内功,内生动力。
三是要坚持多措并举,加快推动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就要求建筑业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为企业营造创新环境,培植创新土壤,释放创新活力,使创新力度和深度融合于建筑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让各项改革措施接地气落实处,从而主动的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四是切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有效市场公平竞争。有为政府发挥作用,激励企业创新发展动力,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绿色建造能力,注重自主品牌建设,诚信守法经营,积极务实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这是建筑业在“新常态”背景下,促进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引擎。
3、围绕“十三五”,直面挑战,抢抓机遇,开创建筑业持续发展新局面。
“十三五”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发展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历史阶段。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基本建设规模仍将在较为适度的速度上持续增长。但总体上看,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有利于我国建筑业继续稳步健康发展。
首先从全球经济形势看:欧美建筑市场总体趋于稳定,中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全面恢复期,拉美和非洲大规模建设已步入上升期。同时国家对企业“走出去”投资建设的扶持力度也逐步加大,中国制造正在转型为中国创造,“中国施工”正在向“中国建设”方面转型,特别是“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将亚欧非三大洲连成一片,覆盖人口近30亿。“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中国开放格局推向新高度,这不但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而且也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上升空间。
其次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五化同步发展协同推进,今后相当长时间新型城镇化建设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成为建筑业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首要任务。在《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构建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涉及全国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的建设,每年将拉动4万亿元以上基本建设投资内需。因此,建筑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把握内涵、立足实践,积极稳妥推进PPP
PPP模式是一种新兴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PPP 模式,(英文称之为“Private-Public Partnership”),具有“伙伴天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三大特点,政府授权、规制和监管私营部门,私营部门出资、建设和运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公私双方长期合作、共担风险和收益,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
一是推广PPP模式有利于促进工程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变革。在PPP模式下,建筑企业超越了原有的仅仅提供“建造产品建造服务”的项目管理模式,涉足到以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其他产业的实体经营管理模式。从“一次性的项目管理”走向“长期性组织的运营管理”,从注重面向单个项目管理更加注重面向项目群管理、项目组合管理,企业层面、项目层面的运行机制发生重大变化。
二是推广PPP模式,有利于促进建筑企业战略转型。借助于推广PPP模式,在实现建筑业企业战略转型的途径上,突破单一的工程承包经营形态,从低附加值区域不断向高利润区域转移。以施工环节为基点,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分别向产业的前向、后向链条上延伸,拓展建筑业企业的服务功能,不断开拓新型的经营业务领域,构建从项目前期策划、项目立项直至项目设计、采购、施工、运营管理与维护全过程覆盖的产业链体系,增强企业为业主提供综合服务的功能和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能力。
三是推广PPP模式,有利于促进建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国内建筑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竞争性产业,其生产组织方式也是传统的施工承包模式为主体形态。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深化和市场经济成熟,一些具备较大的资金实力的工程总承包商和工程建设服务商已转型为产业发展商。在这个层次上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相互融合,资本运营能力成为其核心能力。此外,随着经济实力、品牌形象、影响力的升级,产业发展商进而又转向城市发展商或运营商模式城市发展商通过为城市提供集成规划、城市投融资、城市开发、城市建设方面的系统一体化服务,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
四是推广PPP模式,有利于促进建筑企业提高创新驱动能力。借助于推广PPP模式,落实和完善建筑业企业研发机制,更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实施,通过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发展新产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作为未来建筑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促使建筑业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集约化管理、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良性轨道上,推动我国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化的前进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