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转型发展的三方面重要改革

------------------中国建筑业协会会长  王铁宏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同样,建筑业改革和创新也永无止境,当前应突出抓好转型发展中关于建设方式、技术路径、市场模式三方面重要改革,既涉及发展与转型的关系,又涉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涉及公平与正义的关系。

  一、改革建设方式。深入推进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技术在住宅产业中的更广泛应用并切实取得实质效果。其中尤以建筑节能显得颇为突出。因为建筑节能是国家三大节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比重最大(建筑运行能耗+建造能耗合计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50%);贡献最大(仅仅一个建筑外保温技术就可以实现建筑节能效率50~65%);效果最显著(经过8年左右时间,新建建筑已全面开展,每年可以实现节约近1亿吨标准煤,减排约3亿吨 CO2,拉动经济增长约3000~6000亿目标;应尽快向既有建筑推进,规模更大,前景更广阔,如果实现,每年可以节约2~3亿吨标准煤,减排5~8亿吨CO2,如按5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每年可拉动经济增长约1万亿,改造3~5年即可收回投资)。深化改革,一是要抓住机遇向建筑节能及相关产业、钢结构及相关产业、合同能源管理、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垃圾处理、环境设计等纵深领域发展;二是要尽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既可节能减排,又可惠及民生,还可拉动经济。

  二、改革技术路径。我国现有建筑房屋施工技术路径形成于1982年,称为钢筋混凝土现浇体系,又称湿法作业(以下简称传统技术)。客观地说,该体系为我国城乡建设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实事求是地说,其弊端亦非常突出:一是钢材水泥浪费严重;二是用水量过大;三是工地脏乱差,往往是城市可吸入颗粒物的重要污染源;四是质量通病严重,开裂渗漏的投诉问题突出;五是劳动力成本飙升且招工难管理难质量控制难。此外,该体系不论添加多少或多新的外加剂,效率似已接近极限,高层超高层建筑7天/层已难有突破,一幢80~100层的高层建筑,起码要近3年工期。这表明,我国的传统建筑施工技术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应适时推动工厂化装配式建筑发展,既可克服以上弊端又可转变建设模式,效率大大提高。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努力,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归纳起来有三种模式:一是以万科和远大住工为代表的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适合于多层小高层,在传统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框剪技术基础上侧重于外墙板、内墙板、楼板等的部品化,部品化率约50%左右,成本进一步压缩,可以约3天一层;二是以杭萧钢构和中建钢构为代表的钢结构预制装配式,适合于高层超高层,在传统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技术基础上侧重于钢结构部品部件,尽可能多地工厂化,尽可能减少工地安装和焊接量以提高施工效率,部品化率约30~40%;三是以远大可持续建筑为代表的全钢结构预制装配式,适合于高层超高层,完全替代传统技术,有效节省钢材、混凝土、水用量,部品化率约90%,成本可压缩1/4~1/2,可以每天1~2层。概括地说,可持续建筑就是钢结构预制装配式并装修的“六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节省时间节省投资环境保护)建筑,具有既运行节能又建造节能、既部品化又集成化、既高效率又低成本、既变革技术路径又变革市场模式的显著特征,符合循环经济理念,充分体现了又好又省又快,是建筑业转型发展的一场深刻革命。

  三、改革市场模式。我国的房屋建筑市场模式改革虽同时起步(从1987年全国推行鲁布革试点经验开始),但未能及时跟上工业(如石化、电力、冶金、纺织等)及部分铁路、交通、水利项目市场模式变革的步伐,大多仍延续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模式,弊端已充分暴露(中标前甲方压级压价肢解总包强行分包严重;中标后设计、施工方不断变更洽商追加投资超概严重;低层次恶性竞争激烈,市场混乱,腐败频发,问题突出。原因就在于该模式背离了市场经济“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才既讲节约又讲效率”的规律)。我们很欣慰地看到,有些城市政府已率先开始推动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建筑市场模式的改革,实现设计施工总承包,使总承包单位有动因既讲节约又讲效率实现科技创新优化设计缩短工期节省投资,实现“一口价、交钥匙、买成品、买精品”,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如深圳地铁五号线采用总承包方式实现节省投资15%、缩短工期38%、实实在在体现了“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又好又快建设,有利于设计施工总承包企业做强做大,有利于公共投资项目提高效益效率有效杜绝腐败),此后许多城市建设地铁时都复制了这种设计施工总承包方式。建议广泛推广,一举改变原有弊端。我们高度关注一些城市政府和一些大型设计、施工单位积极推动设计施工总承包改革创新的经验。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建筑业竞争更为激烈,但辩证地说,这又是适时改革的有利时机。建筑业转型发展的确到了关键时刻,三方面重要改革已非改不可了。

四川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与监理协会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主办:四川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与监理协会 备案编号:蜀ICP备2022006121号-1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科华北路65号四川大学科研综合楼(世外桃源广场)B座8楼818号
邮编:610041 E-mail:scahyfwb@foxmail.com